新腕儿报道
公众对短剧的热情已经不仅限于观看,参与到短剧的拍摄中,已成为公众的另一项短剧乐趣。
前段时间,陆续看到不少各行业从业者转做短剧演员。这不,“ 短剧演员 ”风,又吹到农村了。
11月16日,青岛某村庄进行演员海选,农村大爷、开工厂的老板都去尝试做短剧演员。
这些演员年龄最大60多岁,大家一方面想来过把演员瘾,另一方面,想学习短视频拍摄技能。
这种参与目的倒是可以理解。村民出演短剧本就有固定人群,因此,这种形式具备既定的价值。只不过,村民参演短剧,却被挂上“助农”的噱头。
助农本身没有错,错的地方在于,将“短剧”和“助农”放在一起,还形成一种商业化承接的关系。
该报道中提到“短剧带火小山村,有人来投资农产品深加工”,很容易引起外界的误会。
他们的商业想法应该是在农村招募村民出演,拍摄的短剧上线视频平台,待生成流量,再去直播间销售农产品。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我们大致聊下短剧助农这件事,有多不靠谱。
乡村题材类短剧植根于视频账号,需要大量时间运营账号,形成固定的观看人群。即便账号养成,观看人群多数贴近于视频角色人设的人群,例如村民们,大家在观看视频时能达到共鸣。而这样的人群购买农产品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再说到直播带货助农这件事。直播间的出现,本质是为了提高匹配效率,帮助农民卖农产品。例如东方甄选直播间,本质上起到中介的角色,为6元一根的玉米匹配到对的人。
这里的前提是,你需要有一家像东方甄选一样的直播间。
这显然难度很高。
那么转而来看他们做的短剧助农这件事。农民拍摄涉及诸多不稳定因素,大家需要在家忙完农活才去现场拍摄,这里涉及到人员素质和能力极不稳定。
继续来看。
赶着村民们休息时间紧赶慢赶的拍完,短剧即便上线了,也不一定有量啊,更别提直播带货了。
因此,这场挂着“助农”噱头的短剧直播带货,是不折不扣的伪命题。
大家警惕,不要被割韭菜。
11月22日,新腕儿第三届短剧大会即将与大家见面,我们邀请到全行业头部公司负责人来到现场,他们不仅会在台上分享自己在近一年内的观察,还会在晚宴上与你线下见面。推杯换盏期间,他可以为你解答疑问。
想要短剧不踩坑,快报名新腕儿短剧大会吧!
新腕儿第三届短剧大会火热报名中
主办方将邀请短剧企业高管参与演讲和圆桌论坛,也欢迎符合条件的短剧企业联系我们参与分享。
如有演讲分享、峰会赞助合作意向,请联系新腕儿副主编墨雪VX:xinwanr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