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现实育儿生活中,父亲们认为自身最常呈现的形象则是忙碌的爸爸,占15.1%,其次是只有周末有空的爸爸(8.3%)、困倦的爸爸(7%)、疲惫的爸爸(6.5%),以及责备的爸爸(5.4%)。关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受访者普遍反映,繁忙的工作令人身心俱疲,难以全身心投入育儿;实际育儿过程比预期更为复杂,常面临各种突发状况;缺乏休息时间,心理上难以获得真正的放松。
在成为父亲之前,他们认为自己最擅长的育儿活动是陪孩子玩耍,占44.3%,其次是教育(13.4%)、做饭(11.7%)以及与孩子一起运动(10.5%)。但在实际育儿过程中,他们最有信心的领域却转变为育儿以外的家务劳动,例如打扫、洗碗等,占22.5%,随后才是陪玩,(21.1%)、做饭(13.6%)和给孩子洗澡(10.7%)。
关于最具挑战的育儿活动问题,多数受访者回答教育,占32.1%,做饭(19.6%)、陪玩(17.7%)以及哄睡(10.5%)紧随其后。在育儿支持政策方面,受访者最期待经济补贴,占33.5%,其次是育儿休假等制度性支持(28.5%)、心理咨询及相关教育(20.4%)以及保育服务(16.3%)等。
人口保健福祉协会会长李三植(音)表示:“调查反映出父亲们对参与育儿抱有较高期待,但在现实中受制于时间与情绪上的压力,面临诸多困难。未来将进一步强化相关支持体系,提升父亲在育儿过程中的实际参与能力与效能感,使父亲也能真正成为育儿的主体。”
韩国多数父亲最为向往的形象是“像朋友的爸爸”,然而现实中,他们往往不得不扮演“忙碌的爸爸”。
韩国人口保健福祉协会面向418名育有未成年子女的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并于近日发布的“育儿前后父亲认知与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在育儿前所设想的理想父亲形象中,“像朋友的爸爸”回答最多,占19.4%,其次为陪伴孩子玩耍的爸爸(14%)、愿意共度时光的爸爸(9.9%)、温柔的爸爸(9.1%)以及善于沟通的爸爸(6.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