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记不起3岁前的事?2025最新研究颠覆认知,答案太奇妙

栏目:育儿 | 来源:李砍柴 | 更新时间:2025-11-16 16:02:19

想想看,你能回忆起的人生最早记忆是什么?

是第一次去幼儿园的哭闹,还是三岁生日时蛋糕的甜味?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怎么努力回想,三岁前的岁月总是一片模糊。

这种现象有个专业名称,叫“婴儿期遗忘”

但这不代表婴儿没有记忆能力,恰恰相反,科学研究发现,小宝宝们的学习能力超乎我们想象。

你或许见过这样的场景:六个月的宝宝看到妈妈伸出手,会开心地咯咯笑,因为他记得这个动作之后通常会有拥抱。

婴幼儿每天都在形成新的记忆,学会辨认家人的面孔,记住玩具的玩法,甚至预判日常生活的规律。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他们能记住这些,为什么我们长大后却想不起来呢?

早期的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与大脑中一个叫“海马体”的结构有关。

海马体深藏在大脑内部,形状像只小海马,主要负责把日常经历转化为长期记忆。

由于婴幼儿的海马体还没完全发育成熟,专家推测这可能是早期记忆缺失的原因。

但2025年《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突破性研究,彻底改变了这个看法。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给一岁左右的宝宝看各种图片,同时用专门的脑部扫描仪观察他们大脑的活动。

结果令人惊讶,当宝宝看到之前出现过的图片时,海马体特定区域会有明显反应。

“这就像在大脑里点亮了一盏小灯,”参与研究的神经科学家特里斯坦·耶茨形容道,“我们看到,即使是不到一岁的婴儿,海马体也在努力工作,记录着他们的所见所闻。”

更有趣的是,年龄稍大的幼儿,这种记忆信号更为强烈。这说明海马体的记忆功能是随着年龄逐渐成熟的,而不是突然出现的。

既然婴儿确实能形成记忆,那这些记忆后来去了哪里?科学家们提出了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这些早期记忆就像写在沙滩上的字,随着时间推移,慢慢被海浪冲刷干净。

另一种更奇妙的可能是,这些记忆完好无损地存储在我们的大脑里,只是我们长大后找不到打开这些记忆的“钥匙”了。

耶鲁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尼克·特克-布朗打了个比方:“想象你把童年玩具都收进了阁楼,多年后阁楼门被堵住了。玩具还在里面,但你进不去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婴儿感知世界的方式和成人完全不同。

对还不会说话的孩子来说,记忆可能由气味、触感、模糊的图像组成,而成人习惯用语言和逻辑来整理记忆。

这两种“记忆语言”不太兼容,导致我们无法调取最早的记忆。

研究人员还发现,婴儿的记忆其实分为两种类型。

在一岁前,宝宝的大脑主要在进行“统计学习”,记住世界的规律。

比如哭闹时谁会最先来安慰,或者奶瓶的样子和饱腹感的联系。这种记忆更多是关于模式识别,而非具体事件。

满一岁后,随着海马体进一步发育,宝宝开始能记住具体的事情了,比如昨天去公园玩了滑梯,或者上周在奶奶家吃了喜欢的点心。

这种记忆被称为“情景记忆”,是我们成人记忆系统的基础。

剑桥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艾米·米尔顿评价这项研究时说:“从这么小的孩子身上获取可靠数据非常困难,这项成果确实证明了即使是不成熟的海马体,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情景记忆能力。”

关于早期记忆是否真的消失,动物实验提供了一些线索。

2016年,科学家在大鼠身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用光遗传学技术,一种能用光线控制特定神经元的技术,成功唤起了成年大鼠幼年时期的记忆。

“我们不能在人类身上做这种实验,”特克-布朗说,“但这项研究至少证明,在哺乳动物中,早期记忆确实可能被保存下来,只是平常无法访问。”

这引发了一个浪漫的想象:我们生命最初几年的记忆,也许从未真正消失。它们像古老的宝藏,静静埋藏在大脑深处,等待着某天被重新发现。

也许“婴儿期遗忘”的真正原因,不是我们不能形成记忆,而是随着大脑发育,我们失去了读取这些早期记忆的“密码本”。

下次当你看着婴儿专注地探索世界时,要知道,他正在形成的记忆虽然可能永远无法被有意识回忆起,却构成了他理解世界的基础。

那些被“遗忘”的早期经历,就像建筑师在打地基,你看不见它,但它支撑着整座建筑。

我们每个人的性格、能力、情感模式,都在那些记不住的岁月里悄悄生根发芽。

参考资料

1. 科学网 《婴儿确有记忆,那为何人们不能想起最初的岁月?》

2.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解万泽课题组发文探讨婴儿注意与工作记忆交互作用的神经发育基础》

3. 上海科协 《婴儿期的记忆去哪里了?》

4. 文摘报 《小时候的记忆“藏”哪儿了》

5. 医药卫生网 《语言环境复杂,不利孩子学说话》

6. 科学网 《我们为什么不记得三岁前的事?》

(老A)

← 返回首页